读书报告活动是翻硕培养的必要环节。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不仅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在学院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2025年4月2日下午,外国语学院2024级翻译硕士第四次读书报告交流会于线上顺利开展。本次交流会邀请到杨建玫教授进行指导和点评,4名同学进行了各自的读书报告分享,16名翻译硕士全体参与。

曹思聪同学选取陶行知的《陶行知教育名篇》,选取其中若干篇章,围绕教育核心问题展开探讨:强调"教学合一"理念,主张教师应以引导启发为核心,注重师生共同学习成长;提出"行是知之始"的实践观,将《墨辩》知识分类理论与实际生活教育相结合;倡导以实际生活为指南针的创新教育,反对机械模仿。

黄飞同学选取萨尔曼·可汗的《教育新语》,介绍了如何通过AI技术重构教育模式:“精熟学习法”实现个性化教学,强调知识深度掌握而非机械记忆;借助工具如Khanmigo提供即时反馈与动态讨论,推动教育公平;同时主张教师角色转向学习引导者,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及独立决策能力,使教育目标从“记忆知识”转向“连接已知与未知”。

刘哲文同学分享《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这本书来自认知心理学家丹尼尔·T.威林厄姆。其书基于大脑学习机制的研究,揭示了学生厌学现象的深层原因:人类大脑天生倾向于避免思考,依赖记忆处理问题,而学习新知识需要持续投入脑力劳动。他强调,教育应设计难度适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愉悦感,并通过故事化教学、分散练习等方法提升学习兴趣,同时指出教师需通过刻意练习改进教学方法。

许佳豪同学分享《教育学》(第七版),这本书是王道俊、郭文安主编的高校教育学权威教材,系统阐述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他介绍了教育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等核心领域。他认为本书作为持续修订40年的经典教材,其内容既继承中外教育智慧,又结合时代特征更新理念,是教育学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

杨教授在每位同学汇报结束后分别进行了点评,她首先肯定了同学们在汇报中展现出的阅读深度与思维活力。她特别提及几位同学结合自身经历的感悟分享,认为这种“文本联结生活”的阅读方式,正式深度学习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