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

培养工作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研究生培养>> 培养工作

上海译文出版社《外国文艺》执行主编李玉瑶编审为我校翻译硕士研究生讲授“文学翻译”课

作者:陈彦潼  日期:2024年05月29日 09:30 浏览:

2024年5月28日下午,我院翻译硕士行业导师、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外国文艺》执行主编,上海翻译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过《传家之物》《快乐影子之舞》《房间》《岛上书店》《玛格丽特小镇》等20余部优秀文学作品译作的翻译家李玉瑶老师在石湖校区6教418教室为2023级翻译硕士讲授“文学翻译”课程,与同学们分享了在她长期文学翻译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并一一解答了学生们对文学翻译出版和翻译行业前景的疑问。

此次授课时间为4个课时,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就文学翻译“不可为还是可为”的问题进行探讨。李玉瑶主编指出《唐·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和一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持翻译不可为观点,认为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会使原文的“很多东西丧失殆尽”,“黯然失色”。然而在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大环境下,翻译作为不同语言之间沟通的桥梁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如何弥补翻译过程中缺失的部分,在做到忠实原文的同时又发挥译者灵活性,是译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就是李玉瑶老师发出的第二个疑问——译者该如何带着镣铐跳舞?

针对这个问题,李玉瑶老师列举了文学翻译实践圈中较受大众认可的三种理论,并对各自的内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首先,严复的“信、达、雅”是在民族危亡时提出,译者翻译是为了探索救国之路,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信”不仅指忠实于原文,同时还指忠实于原文的读者,“达”也并非畅达,而是达旨,在“信、达”的基础之上再“求其尔雅”,这是为了满足士大夫、知识分子这类固定读者群对于西方先进思想文化的需求。而钱锺书的“化境论”从“诱、讹、化”三个方面科学论述了翻译的性质,功用,易犯的毛病和理想的最高境界,即以“诱”使读者对原文产生兴趣,而译文和原作之间必定存在意义和风格上的“走样”,读者被“讹”,而“化”则是彻底摒弃“走样”,实现“得失兼备”、“得意忘言”的理想境界。李玉瑶女士在此处特别强调,彻底的“化”并不存在,“化”与“讹”二者对立统一,共同存在于翻译实践中。傅雷的“神似论”则进一步探讨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通过对比中西语言十大不同点,指出“神似”的内涵是说理想的译文应该在最大范围内保存原文的句法、精神和美感特征,做到神形兼备。以上三位翻译大家都是结合时代需要,在大量的实践基础之上提出各自的翻译思想和理论。李玉瑶老师给在场的学生提出建议,即面对值得借鉴的翻译理论,在实践中反复验证,总结出自身的经验。

在谈及翻译甘苦时,李与瑶老师引用了鲁迅和余光中的说法。“翻译之苦”连鲁迅都深以为然,反复推敲一词一句,弄的“头昏眼花”是译者的常态。而余光中所说克服困难后的“欣悦”又正是译者所珍爱的“翻译之乐”。翻译是苦尽甘来的过程,而真正体会到翻译的“欣悦”并非易事。接下来,李玉瑶老师结合自身的翻译实践工作总结出对于译者的五点期待和要求。

第一点是“字典不离手,汗水不离身,争做万事通”。译者和作者之间往往不可避免地存在知识储备,词汇表达等能力上的差异,因此译者需要经常查阅词典、书籍,借助工具,在短时间内确保词汇的精确度和丰富性。光查阅到语言的表层含义并不代表能够做出优秀的译文,还需要从字里行间发掘出隐藏的含义,用恰如其分的句子表述原文的本意和本色。这也要求译者要做“万事通”——知识懂得越多,翻译越顺手,译者要“东张西望”,对各个领域保持强求知欲,才能自如地翻译。

李玉瑶老师分享的第二点体会是外译汉“译文之高下取决于中文之修养”。中英文的翻译需要的是对两种语言的把握,二者缺一不可。在“外译汉”实践中,决定译文优劣的是中文的文字功底,而译者要提升“母语修养”并非一朝一夕。

在第三点体会——“全情投入,译演相通”——中,李玉瑶老师强调了译者与作者共情、同频的重要性,只有做到对人物情感的准确捕捉,以及对作者灵魂的深切体悟,才能使译文贴近原作的风格,超出词汇语法对接的层面,实现译文的“千人千面”,这就要求译者要有非同一般的情商和共情力。

第四点,李玉瑶女士指出译者要做到“归化”与“异化”间的平衡,绝对异化即欧话语和翻译腔的堆砌,或是绝对归化如使用中国文化色彩过于强烈的词句,都未必是合格的译文。译者在动手翻译之前要认真对待,细致揣摩,只有在充分尊重作者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者灵活性,做到译文的表达既保留原文中的新意又能让目标语读者接受。

第五点体会是“审美鉴赏能力提升译文品质”。不同鉴赏力和认知基础的译者对于原作的理解层次就不同,传达也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因此李玉瑶老师建议同学们广泛阅读中外经典书籍,以提升修养,培养语感和审美鉴赏力。

对于译者要求,李玉瑶女士用四个短句精炼概括——“译德是方向、心态是根本、技巧是保障、勤奋是条件”,这四个短句高度凝练了处于学习积累阶段的英语笔译研究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以此鼓励同学们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反复践行,为成为更成熟的译者积蓄力量。

此次授课的第二部分是解答翻硕学生们对文学翻译出版和翻译行业前景的疑问。首先,李玉瑶主编向同学们分享了其在《外国文艺》编辑部对外国作品版权引进的流程,从版权的报价到译本的出版包含了多个流程,涉及编辑,美工,校对等多个部门,过程复杂,时间线长,成本价高。李玉瑶主编还回答了译者的待遇、翻译书籍选择的标准、翻译质量如何提高等问题,再次强调中国年轻译者的中文素养急需提高,大量的实践必须跟上,阅读习惯必须养成,如此才能不断精进水平,才有权选择翻译的篇目。

此次授课,李玉瑶老师以客观真诚的态度与翻硕同学们分享了自身的翻译实践和编辑工作经历,对于同学们的问题也做出了详尽的解答,让同学们在了解到中国文学翻译出版行业真实现状的同时,也更加意识到积累翻译实践经验和经历的重要性,更深刻体悟到翻译是一门艰深的学问,唯有肯吃苦,坐得住,保持热爱,才能尝到苦尽甘来后的“欣悦”。

1FAB7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学府路99号  邮编:215009
Copyright ©2023 苏州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